

在地缘政治压力加剧、成本结构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演变不断重塑全球商业格局之际,许多西方企业正在重新审视其对华战略。我们采访了ARC Group合伙人兼管理咨询部负责人张希,探讨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角色的变化、本土竞争对手的崛起,以及企业如何构建面向未来十年的敏捷型弹性战略。
张希为ARC Group的咨询业务带来了独特的跨文化视角。他在欧洲生活了近20年,其职业生涯横跨战略管理咨询与亚欧跨境业务实战指导两大领域,深谙如何帮助企业应对跨洲际经营的复杂挑战。他的咨询职业生涯始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麦肯锡,之后在上海波士顿咨询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合伙人,深耕欧洲与中国市场。
怀着好奇心、创造持久影响力的渴望以及对连接东西方的热忱,张希长期为跨行业客户提供战略、运营及转型咨询。如今他领导ARC Group的管理咨询部门,与资本市场、并购及资产管理共同构成公司的四大业务支柱。ARC Group “以客户价值为核心” 的理念及其独特的 “欧洲——亚洲桥梁定位”吸引了他,这正是他加入公司的原因。 “这里充满能量,” 谈及加入初衷时他表示, “ARC Group致力于跨境价值创造,这正是我想参与的。”
张希指出,尽管许多西方企业最初凭借技术或品牌优势进入中国市场,但要长期维持这种优势正变得愈发困难。
“本土企业反应敏捷、务实且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他强调,“许多西方企业低估了中国的迭代速度。以汽车行业为例,欧洲产品开发周期可能长达45-55个月,而中国最快的仅需18个月左右。”
西方企业如何保持可持续竞争力,他提出三大关键要素:本土化、速度快和护品牌。
“高端品牌是西方企业在中国最宝贵的资产之一,价值一旦被稀释将难以挽回,”张希警示道。
许多跨国公司正在重新评估其在中国的战略。张希认为这一转变源于多重潜在趋势。
“中国GDP增速整体放缓,人口结构快速变化,老龄化加剧,而且我们看到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正在影响消费偏好,” 他解释道。“与此同时,家庭债务攀升,过去十年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相对缩水了。”
在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已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结构性压力正在迫使企业重新思考如何与中国合作。” 张希说道。
他提出企业应从三大战略维度重构中国定位:
“并非所有企业都需要考虑从中国全面撤退,” 张希解释道,“有些公司只需聚焦更盈利的细分市场,而非在低利润或高饱和领域竞争。”
也有企业采取选择性撤出——例如收缩销售业务,同时保留在华制造或采购以服务全球市场。“企业可以在单一维度战略收缩,而非全盘退出,” 他指出。
与此同时,部分行业正选择加码投入。“以化工领域为例,仍有企业持续投资中国大型生产基地,既将其作为服务全球的运营枢纽,又充分嫁接本土技术和供应链能力。”
张希强调:“这取决于企业具体情况:在华业务的风险敞口有多大?中国市场在战略布局中扮演什么角色?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在哪里?这些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战略抉择。”
“中国+1” 这一旨在实现中国以外供应链多元化的理念,如今已不再仅是理论框架。但张希指出,企业搬迁决策的背后逻辑依然复杂且高度情境化。
“纯粹出于成本考量而搬迁的企业少之又少,” 他解释道,“中国仍具备无可比拟的规模效益。除非基于地缘政治风险或战略弹性需求,否则商业论证往往难以成立。”
张希建议企业制定周全的应急预案而非整体搬迁,具体包括:评估替代采购市场及合作伙伴、厘清产能爬坡周期、建立灵活性机制——但避免过早转移核心业务。“切忌为最坏情况过早行动,”他补充道。
东南亚,尤其是越南,凭借地理邻近性、劳动力优势及政府强力产业支持,进而持续受到关注。墨西哥是北美市场企业的战略选择,而东欧正成为新兴选项。随着产业政策推进,美国也进入了备选名单。
张希特别指出一个显著趋势:中国供应商自身的国际扩张。“越来越多企业将实体产能转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国家,同时维持和原有中国供应商在这些国家当地的合作。这种混合模式既保留规模效益与协作惯性,又实现了风险分散。”
尽管脱钩论调当前有不少簇拥者,张希认为中国长期前景依然向好,只是发展方式会发生变化。
“中国将持续发展——从低成本制造基地转变为全球创新中心,”他表示。国内消费升级、质量标准提升和产业升级将共同驱动这一转型。
他特别指出,关税等贸易战反而可能催化中国经济的下一阶段发展:
“脱钩和关税正在倒逼本土企业创新升级,向价值链上游攀升,打造自主品牌,加码技术和服务出海等等。这个过程固然痛苦,但最终将产生建设性成果——无论对中国乃至对更广泛的全球经济而言都是如此。”
随着大型跨国公司重新校准中国战略,张希认为这可能为中小企业开启机会窗口。
“当大型企业调整产品线或收缩特定业务时,就会留下市场空白,”他分析道,“这为欧洲中小企业创造了切入机会——尤其是在能凭借质量、专业化或敏捷性取胜的细分领域。”
他特别指出,不少在华采购的欧洲中小企业近期反而增加了订单量,这表明在整体不确定性中仍存在深化合作的空间。通胀趋缓叠加产能释放,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再投资与扩张的战略窗口期。
张希建议企业灵活选择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合资或授权模式等新模式可能在有些场景下比外商独资实体更具可行性,既能保持竞争力,又避免过度扩张。”
在这一变革浪潮中,张希认为ARC Group管理咨询部门具有独特优势。
“我们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根基,”他表示,“团队既深谙中国及东南亚市场的实战经验,又精通欧美商业运作范式。”
ARC Group不仅协助企业制定战略,更提供落地支持,服务涵盖市场进入、供应链优化及并购。凭借在中国和越南的两大运营中心,公司能同步支持产业转移的双向执行。用张希的话说:
“客户需要的不仅是建议,更是成果。我们既能为战略方向掌舵,也愿挽起袖子去实干,确保目标达成。”
——张希,ARC Group合伙人
ARC Group的管理咨询部门是企业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助力客户应对不断变化的中国市场格局,构建抗风险、面向未来的运营模式。我们融战略洞见于实战落地,既协助企业构建多元化采购模式,亦优化跨境经营效能,开启可持续增长通道。凭借深厚的区域专识与已验证的实操经验,我们提供整合型解决方案——连接市场、弥合文化差异,在复杂的全球环境中创造可量化的商业影响。
作者:
Xi Zhang
Partner
作者:
Anna Sahlberg Carlsson
Marketing Manager
获取我们最新的市场洞察、新闻与报告,以及商业资讯。